怕生的小孩要多帶出門?

到府育兒諮詢顧問 . 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 ・ 2017-10-06 ・ 專家經驗分享

分享:




大樹老師你好,我的小孩1歲多,主要照顧者是我。最近婆婆來幫忙,孩子看到婆婆會哭,看到陌生人也會哭。

婆婆怪我平常太少帶出門,小孩才會這麼黏我,小叔的小孩就不會這樣。(可是我明明每天都有帶他出門買東西啊!)


婆婆硬是要帶孩子去親子館玩,還讓別人抱,把小孩弄得哇哇叫,哭鬧不已。婆婆說多訓練幾次就會變好,但是我真的很懷疑,這樣對孩子到底是好,還是會有反效果呢?請問我該怎麼做才好呢?


您好,我是大樹老師,以下回覆請參考:

如果你有被討厭的勇氣、不怕當驚世媳婦的話,就直接跟婆婆談,你有你的方式,不希望婆婆這樣做。

當然,婆婆會不會善罷甘休,就不得而知了…(攤手)

如果你心臟沒那麼強的話,請繼續看下去。


孩子在婆婆手上,在沒有立即危險的前提下,真的只能任他去了(再攤手)。

可以在婆婆”特訓”告一段落之後,抱孩子到一旁單獨聊聊,猜猜孩子的想法和感受。

例如:「你不想要不認識的人抱你是不是?」、「你還沒有準備好是不是?」

用你的方式安慰孩子,給孩子一點時間消化這些情緒。

 (嘆~)(這就是人生啊!)


你可以觀察看看,婆婆這樣做,孩子回家後的反應。

有的小孩可能會變得更黏人、更怕生,甚至會有夜驚的反應。

你可以想想,怎樣委婉的讓婆婆知道孩子有這些狀況。

你可以繼續觀察,婆婆再用這樣的方法特訓小孩,小孩的反應究竟會是如何。

也許有的小孩真的就慢慢不怕生,但是有的小孩會更怕生、害怕、黏人…。


什麼!你不想要孩子經歷這些?你心裏捨不得?正向的去看,孩子未來還是有機會遇到被強迫的情況。

至少,孩子現在有你可以陪伴,有人想懂孩子的感覺,這麼做,可以支持孩子,

讓孩子慢慢長出自己的力量,面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。


如何看待孩子的「怕生」

「怕生」簡單的說,是一種本能的保護機制。

面對陌生的人事物,還不確定有沒有危險,會特別小心謹慎。


8~10個月大的認生期

多數孩子在8~10個月大時,有明顯的認生反應,因為孩子的「物體恆存」的概念開始發展。

在這之前,因為孩子還搞不清楚自己和別人,所以並不是不怕生,而是搞不清楚。

有的小孩在3個月大前後就有類似認生的反應,通常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秩序感較強,

他們認得主要照顧者的聲音、味道、擁抱的姿勢…。


1歲之後的認生

如果孩子在1歲之後,還會認生黏人的話,有很多的可能。

有些孩子的天生氣質小心謹慎或是高度敏感,對於情境的變化容易受到影響。

有的則是受到照顧者的影響,例如照顧者自己在成長過程有不好的分離經驗,

自己缺乏安全感,不自覺過度保護孩子,或是對孩子怕生黏人的反應過於焦慮,反而讓孩子更不安。

好奇心強的孩子,讓人覺得不怕生,因為他們勇於探索新奇的事物。

有的家長會說,我的孩子都不會怕生。


我的觀察是,孩子多少都會怕生,只是有的小孩不明顯,不仔細觀察,可能看不出來。

例如有些小孩會觀察一下陌生人,但是馬上被更有趣的事情吸引了。

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,隨時在注意有什麼好玩的事,根本沒在看人,讓人誤以為不怕生,這些孩子通常在3歲前後,

自我意識到達高峰時,才開始會有害羞認生的反應,突然不要別人看他,或是躲在大人後面。


多帶出門到底有沒有幫助?

講了這麼多,多帶孩子出門,對於孩子怕生的狀況,會不會有幫助呢?

要看情況。


如果是高度敏感的孩子,太常帶出門,反而會讓高敏的孩子變得更怕生黏人。

這些孩子需要非常非常長的時候適應環境的變化,他們是慢慢來比較快的孩子。

如果是觀察型的孩子,他們只是比較小心謹慎,多帶他們出門會有幫助,但是在他們還沒準備好時逼迫他們,

反而會讓他們退縮,給他們一點時間觀察,讓孩子看我們怎麼做,等孩子準備好再說。

讓孩子知道需要的時候,我們會保護他,讓孩子安心,孩子慢慢就可以安心去探索去冒險。


不管你的孩子是那一種狀況,我們都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,漸進的增加孩子與人互動的經驗。

孩子如果生氣哭鬧,其實就是在表達太多了,太剌激了,孩子無法忍受了。

孩子如果只是唉唉叫,可以讓他再挑戰一下,但是只要孩子露出驚恐的眼神就是太多了,別再勉強孩子了,「吃緊弄破碗」。


孩子需要我們適度保護,陪伴他們,讓他們安心長大。

強迫孩子長大,或許比較快,

但有時會適得其反,或是付出其它看不見的代價。